在纪念油气中心(兰州地质所)建所6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怀念叶连俊先生。
叶连俊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地质学大师,沉积学泰斗,任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他从事地质科研工作七十余载,胸怀祖国,博学笃志,格物明德,勇攀高峰,无私奉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叶连俊先生对兰州地质所关爱备至,他从不把兰州地质所当作外所,对兰州地质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均给予大力支持,对研究所的发展也予以亲切指导与关心,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他作出的决策对兰州地质所的发展,建设均有关键性作用。
一、力排众议,《沉积学报》落户兰州地质所
1981年,中国沉积学会向国家出版总局筹办《沉积学报》刊物的申请批准同意,在当时国内各种刊物包括学术刊物众多的情况下,批准一个新的、面向国内外的学报级刊物实属不易,国家出版局原则上已不再批准新的刊物。消息传来,各单位纷纷向叶先生表示愿意承办这一刊物。有中国石油大学冯增昭教授,地质矿产部成都矿产地质研究所刘宝珺院士,北京地质所也有人争着要办,说实话,他们这些单位家大业大,资金雄厚,又有著名的沉积学家带头,明显处于优势,而兰州地质所所小人少,没有院士或准院士级专家。但是叶先生力排众议,坚持把《沉积学报》交给兰州地质所承办。他认为,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沉积矿产资源,学报落户兰州,有助于促进沉积学在国内外的交流,有助于兰州地质所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石油构造地质学等学科的发展。
早期,叶连俊先生任《沉积学报》主编,还成立了《沉积学报》编委会,在沉积学学术会议期间,专门召开《沉积学报》编委会会议,征求意见,讨论学报的办刊方针,要把《沉积学报》办成国内一流,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沉积学的发展,提高中国沉积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他指示,《沉积学报》论文的外文文摘比其他刊物要更详细,更能基本反映论文的精辟观点,图、表标题都要译成外文。国外专家通过摘要和图、表,能基本了解论文的内容,如果需要,可再请海外华人代为全译。
叶先生还要求,《沉积学报》的编排、字体要按《中国科学》杂志的格式,他还邀请《中国科学》高级编审刘延敏同志亲自到兰州,从稿件送审、修改、审定、字体编排手把手带了几期,直至出版。
在实际工作中,叶先生也抓得很仔细,他指导:
1、学报要赶上时代潮流,刊登优秀论文,促进学科发展,从定性走向定量,从宏观走向微观;
2、学科交融,欢迎其他学科的专家研究讨论沉积学。他说:“要是钱学森写一篇如何从物理学方面研究沉积,你就给他登”。他还指出王大珍教授微生物方面的文章很少,很需要。后来,我们把王大珍一份约八万字的讲稿反复压缩,刊登在1983年《沉积学报》创刊号上;
3、学报是交流的平台,百花齐放,百花争鸣。有一篇关于煤田成因的论文,认为某地煤田为海相成煤,红树林成煤。送审后,一位审稿人认为可以,另一位则完全否定作者的观点,还把作者说的一无是处。汇报后,叶先生说重在工作,重在事实依据,不能因观点不同而压制别人,后又送审,刊登;
4、注意多学科的协同发展。沉积矿产很多,除石油天然气、磷、锰矿外,还有煤田、煤层气、铝土矿、沉积铀矿等。
如今,《沉积学报》已度过了32个春秋,在叶连俊先生、孙枢和编委们的关怀支持下,在所属学报编辑部同志们的努力下,如今《沉积学报》已经成长为国内外有名的学术刊物。
二、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勘探由中国人自己干
1988年,石油工业部通知中科院参加有关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问题的会议。会上,石油工业部阎敦实副部长说:“我国的沉积盆地很多,大型盆地现在只剩下塔里木盆地没有大规模地进行详细研究和勘探。我们部进行了多次研究,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由中国人自己干,另一种意见是划成区块由外国公司进行勘探。当时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大石油公司愿出资参与,其中中方可派技术骨干免费到美国参观学习三个月,免费为我们培养石油勘探、开采的技术人员等,两种意见向国务院领导进行了汇报,请上级定夺。国务院指示这件事情要征求中国科学院和地质矿产部的意见再定。今天请两家代表来,可把资料带回去商量一下,再给我们一个答案。”
回到院里,我向孙玉科局长作了汇报,他说这事问叶先生,到黄庄就塔里木的石油勘探问题向叶先生进行请示。他说:“资料我不看,中国石油勘探技术力量已经成长起来了,这件事可以自己干,决不能交给外国公司,不能把中国的油气资源交给外国人”。当我向石油部回复塔里木盆地由中国人自己干的意见时,石油部说地质部也是这个意思。随后,国务院便决定每年注资18亿,开展塔里木盆地石油大会战。
“八五”科技攻关课题,有一项内容是《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与勘探》,由地矿部牵头,石油部,中科院参加,虽经几次论证,但就是落实不下来,后来,发改委拍板,几经周折,才定了下来,并要求必须有中国科学院参加。随后,由兰州地质所牵头,南京古生物所,广州地化所,长沙大地构造所等合作单位的科研人员便参与了《塔里木盆地形成演化与寻找大油气田的方向》课题研究,在进行该课题时,不论是严寒或酷暑,叶先生都亲自带领我们去克拉玛依进行课题进展交流,难怪北京所有的同志说:“叶先生对兰州所的事花的精力比对北京所都多。”
三、叶连俊院士是生物成矿理论的倡导者和领路人
叶连俊院士指出:“沉积矿床是地壳组成物质三大地质作用,即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的交织推动下,重新分异和组合的产物。开展生物成矿作用是沉积成岩、成矿过程中的一项贯彻始终的核心因素。”沉积成矿分为直接的生物成矿和间接的有机质成矿,石油天然气矿产属于直接生物矿产,希望兰州地质所能加强生物地质作用。此外,院部批准了我所“生物气体地球化学实验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叶先生孜孜不倦,勇于学习。北京微生物所王大珍教授曾对我说,叶先生不顾八十高龄,在女儿陪伴下到微生物所找她,让她讲微生物课,并先后拜托她讲了4次。
我荣幸的参加了叶先生主持的国家基金重大项目“生物成矿”的课题论证和阶段交流。叶先生说:“微生物作用很厉害,你们要好好研究研究。石油天然气是生物成矿的产物,可以结合工作进行生物成矿研究。”
在叶先生的鼓励和指引下,丁安娜的许多有关生物气的研究成果和目前正在编写的《微生物在石油生成中的作用》一文,在微生物改造有机质形成石油天然气的研究方向上迈出了一步。
近二、三十年来,高温微生物学研究取得了迅猛发展,许多以前被认为是生命禁区的地域,如今发现了新的生命形式。高温嗜热菌的大量发现为我们认识石油天然气的生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不仅形成了未低熟油,也形成了成熟油和深部天然气藏。干酪根是微生物改造有机质的中间产物,它将受到嗜热菌和超嗜热菌的继续降解。微生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极强的适应能力,丰富的酶系统,对有机质的降解速度超过一般的热作用和化学催化作用。微生物地质作用巨大,快速高效,可以在埋藏深度不大,时代新的层位形成工业油气聚集。如在第三系形成油藏,第四系形成大型天然气藏。
叶连俊先生的光辉思想指引我们前进;
叶连俊先生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