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争香南雁北归时节,位于西北黄河之滨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迎来了60周年华诞。在此,谨向关心、支持兰州油气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全体在职和离退休职工以及研究生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195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北地质研究室在兰州成立,1960年2月8日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6年12月,基于对国家油气资源的战略考虑,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将兰州地质研究所与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中心现有职工106人,其中研究员14人,副高级人员30人,中级人员23人。外籍特聘研究员3人。获政府特殊津贴3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设有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包含二级学科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学术型学科和地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学科等5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有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15人。在学研究生75人。
中心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油气地球物理学、气体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储层地质学及储层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数十年来,以“陆相潮湿坳陷成油理论”“青海湖综合考察”“天然气成因理论”为标志的研究成果,代表了不同时期我国油气地质理论的最高学术水平,被国内外同行誉为兰州地质研究所创造的三次辉煌。近年来,中心承担和完成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973及攀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及省部委重点项目、企业重要横向合作项目近200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出版专著36部。为企业完成科研报告170余份。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省部级奖12项。2人获“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个人奖,32人获政府特殊津贴。主办国家级自然科学核心刊物《沉积学报》,合办《天然气地球科学》杂志和“天然气水合物网站”。挂靠甘肃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科研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石油天然气地质理论研究和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心目前设有油气地质研究室、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室、油气地球物理研究室、分析测试部及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拥有固体组成分析、气体组成分析、有机组成分析、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分析、古地磁和物相分析、样品前处理系列等高水平大型仪器设备,为地球科学测试、观测和实验提供了必要条件。
随着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和“一三五”规划的推进实施,中心将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和“西气东输”宏伟工程,以国家能源资源需求为导向,以中西部主要沉积盆地油气资源勘查的理论、技术方法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开展西部黄土、戈壁覆盖区的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研究,与大型油气勘探开发企业密切协作,在深层高演化海相油气和非常规油气领域有所重大突破,重点培育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等三个方向,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能源勘查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科研与教育综合性学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