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活动

2021年第三期研究生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更新时间:2021-12-06   来源:

受到疫情的影响,122日,期待已久的第三期研究生学术沙龙在油气中心二楼会议室举办。此次沙龙活动邀请了张文涛,孙照通和秦臻做学术汇报,陶辉飞老师以及全体研究生参与了本次会议。

首先,2019级博士张文涛以高温热解GO的方法得到一系列不同还原程度的rGO用于模拟GO在环境中的不同赋存形态。通过调节GO热解温度,GO的反应活性位点的相对含量也发生了变化,并分别测试了它们对As(III)的催化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热解GO100180250650℃),随热解温度升高GO-OH-COOH的相对含量及共轭程度逐渐增加,它们对As(III)的光催化氧化能力逐渐增强;此外,在还原温度升高的过程中,GO中边缘反应活性位点(armchairzigzag)相对含量逐渐升高,它们对As(III)在黑暗条件下的氧化能力也逐渐增强。进一步升高GO的热解温度至1000℃,边缘位点相对含量的逐渐增加,在黑暗条件下即可实现对As(III)的完全氧化。电子顺次共振(EPR)及自由基猝灭实验结果表明,较低温度还原GO180250℃)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OHAs(III)的氧化主要物种;较高温度还原GO6501000℃)分别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产生的?OHH2O2As(III)氧化的主要物种。GO(1000℃)循环实验结果表明,在经历6个循环氧化以后其催化性能仅下降14.5%,边缘位点有很好的稳定性。本研究揭示了GO在不同还原阶段对As(III)催化氧化的影响,并且探究了其催化氧化机制,为进一步探究As(III)在碳纳米颗粒富集区域的环境化学行为奠定了基础。

   然后,2019级硕士孙照通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为例,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荧光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多溶剂连续分级抽提、气相色谱-质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长73泥页岩型页岩油的赋存状态(赋存位置、定量表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长73泥页岩型页岩油主要存在游离态、吸附-互溶态、互溶-吸附态、吸附态4种赋存方式。页岩油主要赋存在无机孔和有机质孔2类孔隙中,无机孔分为粒间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微裂隙,其中有机质孔最为发育,且连通性好。泥页岩的含油总量和游离油含量较高,平均分别为10.17 mg/g5.25 mg/g,泥页岩的含油总量将近50%为游离油,20%为吸附油,页岩的含油总量和游离油含量均高于泥岩。不同赋存状态的页岩油在原油组分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从游离态、吸附-互溶态、互溶-吸附态到吸附态, 饱和烃和芳烃含量依次下降,而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依次上升。其中,饱和烃类分布特征显示游离态、吸附-互溶态页岩油以低碳数饱和烃为主,而互溶-吸附态和吸附态页岩油则以高碳数饱和烃为主。

最后,2019级博士秦臻对已有的北天山地体(包含一个典型的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形成的新生岛弧—哈力克-大南湖)花岗质岩石组合的时空格架与地球化学参数的系统总结基础上,结合前人在该区的研究成果,对不同时代(包括前寒武纪、古生代和中生代)和不同出露地点的花岗岩进行锆石原位 Hf 同位素、磷灰石原位Nd 同位素和长石原位 Sr-Pb 同位素的分析测试和系统研究,利用这些同位素体系的时空变异,查明不同地质时期北天山岛弧的生长与方式,建立其深部陆壳物质组成随时间演化的岩石学模型,从而提升对中亚造山带西段地壳生长演化时间与机制的认识。

活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陶辉飞老师也指出学术沙龙主要是加强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使大家的科研工作更加顺利。

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