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院士在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作特邀学术报告
2015年7月3日下午,应中国科学院/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的邀请,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院士莅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作了题为“地外生命的探寻”特邀学术报告。兰州油气研究中心、寒旱所、兰州大学等单位近100人聆听了报告;兰州油气研究中心副主任夏燕青研究员主持学术报告会。
欧阳自远院士的报告用丰富的图片和图表、大量的数据,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着重介绍了六方面的科学问题,即:一、什么是生命?二、地球为什么有生命?三、地球的生命来自何方?四、跌宕起伏的火星生命探测;五、太阳系的卫星、小行星、彗星与陨石的生命探测;六、寻找太阳系外适合生命生存的行星。
他指出,解决上述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及应用基础科学问题是支撑地外生命和深空探测活动不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确定地外生命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时,必须结合科学未来的发展前景、国家战略需求以及现实的技术能力进行综合考虑。生命的特征是具有遗传复制自己繁衍后代的能力,具有新陈代谢功能。他详细介绍了地球生命的起源,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在地球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大气层、水体与生物的协调演化呈现出一种完美的和谐。地球繁多的生物物种和智慧生命的起源与成长,是地球长期演化的产物,是天缘巧合所造就,是宇宙的奇迹!
他介绍了两大类地球生命来源学说:一、尤雷-米勒试验表明,地球的生命来源于地球;二、地球生命物质来自地球以外,小行星、彗星与陨石有机化合物可能是地球生命物质的来源。他通过分析人类对火星生命跌宕起伏的探测历程指出,火星生命探测已经展示出令人鼓舞的前景,要确证现在火星有生命活动或火星曾有过生命,可能需要从火星采样返回的样品中来发现与证实,或者在火星表面的沉积岩中直接发现火星的古生物化石。太阳系生命信息探寻与生命起源研究、类地行星比较研究、地外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有望今后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再造一个地球。人类有望于在未来几个世纪中将火星改造成一个适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绿色星球。火星生命的探测任重而道远,人类的探索精神和追求仍然将勇往直前!
他还介绍了木卫二生命信息探测、“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对土卫六的探测进展。新的研究表明土卫六上的甲烷不是生物成因的,该项发现支持石油的非“化石燃料”理论。太阳系行星与卫星的水体探测表明,除了地球外,太阳系内的火星,有可能发育过最原始的生命活动;巨行星的卫星,有可能探测到最原始的生命发育。银河系中存在大约2000亿颗恒星和数不尽的系外行星,宇宙中可能存在着数以十亿计的宜居行星。
欧阳自远院士以丰富的资料,详细介绍了人类等在地外探寻生命的发展现状、研究成果及未来探寻计划,系统总结了当今国际上地外生命探寻的主要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国在该研究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难得机遇。欧阳自远还简要介绍了我国2011~2030年深空探测科学目标发展路线图,主要是我国2030年太阳系探测的总体科学目标,在火星、太阳、小行星、金星和木星等探测方面的初步设想等。他指出,中国的地外生命探寻与深空探测起步晚,但起点高、规划持续、发展强劲,将对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我国应有的贡献。
他强调,人类对于地外生命的探寻,必须开展多学科联合探索与研究。地外生命的探寻,一直激励着人类排除万难,坚持求索。虽然探寻的目标艰巨而困难,人类将以坚定而扎实的步伐勇往直前,践行追求与梦想!地外生命的探寻任重而道远!
欧阳自远院士的报告高瞻远瞩、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资料翔实、领域宽阔、知识密集,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深奥的科学原理与技术通俗地呈现给大家,突出体现了科技自主创新对地外生命探寻的关键意义,深刻揭示了太阳系探测研究活动的技术带动性、集成性和系统性,及其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引领作用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欧阳自远院士精彩的报告赢得了全场阵阵热烈的掌声,与会人员与欧阳自远院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随后,王先彬、李立武研究员从研究工作基础、月球基础资料、拟开展的几项研究工作、重点实验室实验技术支撑体系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兰州油气研究中心在月球探测相关研究中的想法与工作方案。
欧阳自远院士最后指出,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在气体地球化学及非生物成因甲烷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成果,希望我中心青年科技工作者能够积极投入到我国的地外生命及太空探测工作中来,充分利用中心多年的科研积累和完善的测试分析平台,探索、研究太阳系探测中诸如甲烷的有机-无机成因判识、岩石组分高精度测定等重大科学问题,为我国的太空探测工程与地球科学做出贡献。
欧阳自远院士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