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English中国科学院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学术评价中论文的数量与质量
发表日期: 2007-08-28 来源: 科学时报
打印 文本大小:    关闭
近年来,随着对科研评价的日益重视和量化评价方法的普遍运用,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由于论文数量和质量作为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大都与科研人员的职级晋升、学位申请、荣誉地位、奖金待遇等挂钩,与论文发表相关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也较普遍地存在,致使以论文数量衡量学术绩效的评价制度也饱受诟病,甚至认为,在目前的学术评价体制下发表的论文大多是“学术泡沫”、“学术垃圾”。对此,有必要对论文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有一个正确的剖析和认识。
   学术论文的量化评价有两个方面的指标:其一是数量,其二是质量。数量易于统计,质量的鉴定则相对复杂。任何事物都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属性,要完整地界定一个对象既要定量又要定性;没有量也就无所谓其质;没有质的界定,量也就没有意义。
先说论文的数量问题。要评价其质量必须有一定量的基础,如果一篇论文都未发表,凭什么认定其科研绩效、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有一种观点认为,科研绩效评价应取消对论文数量的规定和要求。其理由是科学研究有探索性,允许失败,并说国外有些科研项目就不问成果只管投钱。科研固然是探索性的,允许失败,但即使失败也应有总结失败原因和教训的“成果”;耗费了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就必须有一定量的成果。之所以敢于把钱投给某人及其课题,是因为投资人根据其曾经取得的科研成果慧眼认定了其学术实力和水平。泛泛而谈“不问成果只管投钱”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从SCI和EI等收录的论文数量上看,科技发达国家的论文数量规模占明显优势,这说明在遵循科研产出的客观规律和学术规范的前提下,论文发表的数量是科研实力、学术水平的一个客观评价指标。片面追求论文数量,固然本末倒置,但把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归咎于论文数量太多同样是不得要领。
   再说论文的质量。质量的基本标准是创新性、科学性和应用性;论文质量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绝对性是指论文必须是科研成果的真实表述,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科学性或应用性,而不是人云亦云,甚至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相对性则是指其创新性、科学性程度及其应用价值在客观上有差异——或是开创性的、有重大突破的,或是有所改进的、有一定创新性的,等等,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不能苛求每篇论文都是首创或有重大价值,但必须要求每篇论文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见,否则就不成其为论文。论文质量的控制要靠期刊编辑认真把关和同行严格评审;而实际的质量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则要看其发表后被同行认可和接受的程度,即被引用的频次和影响力,以及成果转化应用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目前,备受诟病的是我国SCI论文数量国际上排名靠前,但平均被引频次却远远靠后。对此,我们不否认,论文质量并非与数量成正比,但应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无论哪个国家,科技论文的产生都必须有一个数量积累的过程,才能有整体质量的逐步提高。论文质量的提高要靠整体科技实力的逐步增强,更要遏制以追求功利、物欲为目的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垃圾论文”。这一方面有赖于学术规范和监督机制的加强和完善,另一方面则应注重学术评价的导向作用,摒弃单纯以论文数量来评定绩效的做法,提倡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例如,对基础理论研究型论文,采取质量影响因子法评价,即用发表的论文总被引频次除以论文总篇数作为评价指标,可促使科研人员慎重发表论文,因为每一篇论文如果不能对总被引频次有较大“贡献”,反而会导致发表论文数越多,个人质量影响因子越低;再如,可采用“代表作法”,即只推荐一定数量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被引频次统计或由同行评定其质量高低,也可有效抑制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的势头;等等。
   总之,在对待论文数量与质量的问题上我们应持辩证的观点。“著作等身”历来备受崇尚,而在科研物质条件优越的今天却成了“学术垃圾”的代名词而受讽刺,个中原因何在?很值得我们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深思。
附件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邮编:730000 电话:0931-4960977 传真:0931-8278667 
版权所有 ? 2009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陇ICP备05000310号
6201020200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