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第一届中国地质学会与美国地质学会联合学术会议”的通知
各省级地质学会、分支机构:
为加强美国地质学会与中国地质学会之间的学术交流,经双方商定,拟定于2013年6月17—19日在中国成都联合主办“第一次中国地质学会与美国地质学会联合学术会议”,现将会议第一号通知书(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做好组织和宣传工作。
附件:第一届中国地质学会与美国地质学会联合学术会议—世界屋脊地球科学(第一号通知书)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附件:
第一届中国地质学会与美国地质学会联合学术会议
——世界屋脊地球科学
(第一号通知书)
2013年6月17—19日·中国·成都
为促进美国地质学会与中国地质学会之间的学术交流,在美国地质学会国际部的建议下,2011年10月,中美双方草签了联合举办学术会议的谅解备忘录。2011年12月6日,在参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2011年秋季年会期间,中国地质学会代表与美国地质学会代表就2013年两个学会联合在中国举办学术会议事宜进行了详细磋商。双方就会议科学主题、时间地点、会议规模、地质考察路线、会议组委会等项内容达成共识。
中国地质学会与美国地质学会将于2013年6月17—19日在中国成都联合举办第一次学术会议——世界屋脊地球科学。会议的工作语言为英语,主要内容包括为期三天的室内会议和涉及青藏高原、陆内变形与成矿和生物灭绝剖面的野外考察。
一、主办、承办、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美国地质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
协办单位: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地质学会、安徽省地质学会、江苏省地质学会、西藏地质学会、陕西省地质学会、青海省地质学会、浙江省地质学会
二、会议日期:2013年6月17日—19日
三、会议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宾馆
四、大会工作语言:英语
五、会议主题与主要议题
会议主题:世界屋脊地球科学
主要议题:(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演化;
(二)大陆变形与地质响应—东亚资源与灾害;
(三)环境变化与生命演化—地球化学与碳存储;
六、专题学术会议(大会计划组织15个专题学术会议),具体如下:
(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演化
1.青藏高原的演化
主持人: 莫宣学 (UGS-BJ),丁林 (CAS),SMITH Alan,
NIEMI Nathan
邀请报告: 许志琴 (CAGS), 王成善 (UGS-BJ)
高锐 (CAGS);COPLEY Alex, AVOUAC Jean-Philippe (Caltech), KLEMPERER Simon (Stanford); FREYMULLER Jeff (University of Alaska), KAPP Paul (UoA)
专题主要聚焦和展示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有关西藏地质的各方面研究成果均欢迎。
2.大陆变形与岩石圈深部作用
主持人:许志琴 (CAGS), 张国伟 (UNW),YIN An (UCLA)
邀请报告:董树文 (CAGS,Sinoprobe), 张培震 (CEA),DEPAOLO Don (UCB), KAPP Paul (UoA), MOLNAR Peter (University of Colorado), TAPPONNIER Paul, ALLMENDINGER Richard (Cornell University), FLESCH Lucy, BROWN Larry
大陆岩石圈的变形机制是地球科学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在过去十年中,亚洲已经成为探讨该领域的主战场。本专题将邀请国际上研究大陆变形的顶级科学家参与和讨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3.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超高压矿物和构造的成因
主持人: 杨经绥(CAGS), ROBINSON Paul(USA)
邀请报告: 杨经绥 (CAGS),金振民 (UGS),DILEK Yildirim(U.Miami)
在世界上多个蛇绿岩的铬铁矿中发现原位金刚石、地壳物质和还原相矿物,对研究上地幔的成分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豆荚状铬铁矿中矿物可能形成于或接近地幔过渡带深度,表明地幔过渡带可能是俯冲陆壳的“墓地”。这些发现表明,需要重新审视已有的蛇绿岩和铬铁矿成因模式以及壳源矿物在上地幔的赋存状态,另一方面,对SSZ环境下的岩浆过程和熔岩反应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4.前陆盆地构造与沉积(青藏高原北部)
主持人: 贾承造 (CNPC), 李海兵 (CAGS)
KHANDAKER Nazrul I
邀请报告: 方小敏 (CAS), 王二七 (CAS),BUSBY Cathy, DECELLES Peter, CAROLLEL Alan, HENDRIX Marc
前陆盆地印证了活动构造的存在,为沉积环境和相关的岩石记录提供了有效的约束。青藏高原及周缘新生代的地质历史受到了复杂的板块构造的影响,其中许多是可以通过野外地质结合同位素地质学和古生物探索和解释。本专题将邀请地质学家们提供野外地质和模拟研究的论文。
5.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地球深部作用
主持人: 徐义刚(CAS), ZHANG Youxue, Jianping (UGA BJ)
邀请报告: FEI Yingwei (Geophysical lab), ZHANG Hongfu (CAS),RUDNICK R.L. (U Maryland)
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经常用来阐述地球的深部地质过程。例如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可能携带了来自核幔边界的印记,而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则可以提供俯冲和折返的信息。本专题专注于固体地球化学的研究,包括火成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实验岩石学、微量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矿物物理学,以及将其应用于对地球深部过程的探讨(从地壳到核幔边界)。
(二)大陆变形与地质响应—东亚资源与灾害
1.陆内变形(活动断层、地震、地质灾害)
主持人: 张培震 (CEA),黄润秋(CSU),BURCHFIEL Clark (MIT), ROYDEN Leigh (MIT)
邀请报告: 李海兵 (CAGS), 张岳桥 (CAGS),KIRBY Eric, BURBANK Doug, CLARK Marin
自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50Ma碰撞以来,印度板块的挤压驱使欧亚板块形成了现今地球上最高的地貌。挤压变形的过程被记录在欧亚板块的陆内变形和印度板块的北部边缘,碰撞带的变形随着时间而演化,至今仍然活跃。本专题将研讨碰撞带内变形的演化过程,以及年轻的、活跃的变形世界上与之有关的地质灾害。
2.高压变质作用、海陆俯冲与撞击
主持人: 郑永飞 (CUST), 张立飞 (PU), LIOU J.G.(Stanford Uinv.), ZHANG Ruyuan(Stanford Uinv.)
邀请报告: 叶凯 (CAS), 刘福来 (CAGS), 张泽民(CAGS) GILLOTTI Jane(The University of Iowa,USA), DOBRZHINETSKAYA Larissa, HACKER Brad(UCS)
中国至少存在4条超高压变质体,包括著名的大别-苏鲁变质带、柴北缘变质带、天山变质带、喜马拉雅变质带,并获得充分的岩石构造特征方面的证据。本专题将呈上一批最新的研究数据和观点,涉及到大陆和大洋地壳和地幔岩石在俯冲/折返过程中的速率、流体特征,及其对地球化学循环的贡献。并运用新的或跨学科的技术就有关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缝合带和超高压变质体的形成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3.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
主持人: 金之均(SINOPEC),GRAHAM Steve (MIT), WEISLOGEL Amy
邀请报告: 刘韶峰(CUGB), 何登发 (SINOPEC), 赵文智(CNPC), 冯志强(SINOPEC),张水昌(CNPC), LEHRMANN Daniel (Trinity), JOHNSON Cari (Utah), ZHUANG
大地构造和环境的变化控制了盆地的演化和沉积系统,并且对地下能源的分布以及CO2的地质储存具有重要意义。本专题将重点展示对中国和美国一些复杂盆地的集成研究数据,并建立可靠的地质模型,来研究盆地的形成和盆地充填特征。
4.水资源与水文地质
主持人: 石建省 (CAGS),HARMON Russell;
Invited Speakers: 王焰新(UGS-Wuhan), 陈忠宇(CAGS), NORDSTROM Kirk (USGS), ZHENG Yan. HU Bill (Florida)
在整个中国西北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水都来自于青藏高原山区的冰川融水和降雨、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循环水。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致使青藏高原冰川的逐渐消融,这将对整个中国西北地区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区域河流和地下蓄水层的供水发生季节性变化,降水变率增加,洪水风险增加。此外,在干旱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和地球化学特征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本专题将讨论中国西北地区的水文地质研究,以及当前水资源问题相关的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等。
5.大陆矿床:成因与勘探
主持人:毛景文 (CAGS), 陈衍景 (PU), RICHARDS Jeremy (U Alberta), CHI Guoxiang (U Regina)
邀请报告:侯增谦 (CAGS), 胡瑞忠 (CAS), LEACH David (USGS), GOLDFARB Richard (USGS), FAYEK Mostafa (U Manitoba)
在大陆上的矿藏是社会发展重要的金属来源。在大陆环境中形成的金属矿床包括铜,金,铀矿床,斑岩型铜矿(或者矽卡岩型),超镁铁质-镁铁质侵入有关的铜镍硫化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卡林型金矿,造山型金矿,沉积型铀矿。它们都被认为是与俯冲,碰撞(陆陆碰撞,弧陆碰撞),后碰撞和地幔柱环境有关。在过去十年中,有关成矿过程,成矿环境和找矿勘探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专题将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
(三)环境变化与生命演化—地球化学与碳存储
1.生命与地球历史上的关键过渡期
主持人:, 周中和 (CAS), 季强 (CAGS), 陈均远 (CAS) ,XiaoShuhai肖书海
邀请报告:舒德干 (UNW), 徐星(CAS), 姬书安 (CAGS), 陈旭 (Nanjing), 戎嘉余 (Nanjing) ,ERWIN Doug, LUO Zhe-xi (Chicago)
生命和地球历史由许多关键性的转变所确定,这些转变对我们的星球和环境的进化轨迹有着革命性的影响。本次会议所邀请的报告主要聚焦在这些关键性的转变,特别是一些影响全球气候、海洋和大气系统的地球生物学事件。话题包括(但不限于):光合生物的放射性、真核生物、成矿生物、动物、动物的生物扰动、陆地动植物、哺乳动物、开花植物以及生物系统的组合和分解等方面。
2.二叠—三叠界限生物大灭绝与后期恢复动力学
主持人: 殷鸿福 (UGS-Wuhan), 沈树忠(Nanjing Institute), PAYNE Jonathan (Stanford)
邀请报告: 谢树成 (CUGS-Wuhan), 沈树忠(NJ-CAS), 童金南 (Wuhan), 王学求 (CAGS), CLAPHAM Matthew (UC Santa Cruz), MEYER Katja (Stanford), BOWRING Sam (MIT), ELKINS-TANTON Lindy (Carnegie), ALGEO Tom (U. of Cincinnati), CHEN Zhong-Qiang (Wuhan), TONG Jinnan (Wuhan), LEHRMANN Daniel (Trinity University), LOOY Cindy (U.C. Berkeley), ALTINER Demir (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ersity, Ankara, Turkey), BASU A. R. (Rochester)
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事件所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过去5亿年中所发生的大灭绝事件中最多的。这次生物大灭绝和后期恢复动力学也永久性地改变了生物圈的分类组成和生态结构。关于灭绝和复苏事件的许多最好的古生物记录来源于中国的地层剖面,这些古生物记录与持续增长的一些高精度的地球化学指标相结合,可以帮助还原生物事件的位置和全球环境背景。本专题将从古生物、沉积、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灭绝和恢复的模式和过程。尤其值得鼓励的内容有:寻找灭绝和恢复动力学在生物和环境方面的统一认识以及强调过去灾变事件的研究方法,这些有助于我们了解21世纪的全球变化。
3.二氧化碳循环与储存
主持人: 袁道先(CAGS),BURRUSS Robert C. (USGS),
邀请报告: 丁仲礼(CAS), 章程 (CAGS)ZHU Chen (Indiana), WARWICK Peter D. USGS,)
中国和全球主要的工业化国家都在调查通过二氧化碳的固结技术减少其在大气中的排放量的一些方案。本专题将会覆盖固碳方面的许多话题,包括:固碳能力评估、二氧化碳注入的水文地球化学和地质力学、玄武岩和超基性岩的矿物固碳、固碳和提高石油采收率以及生态系统中的碳储存。
4.天然气水合物
主持人: 张海启 (CGS),CHOU I-Ming(USGS)
邀请报告:祝有海 (CAGS) COLLETT Timothy (USGS), MORIDIS George (LBL)
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的潜在能源。本专题将有这方面的专题报告,实验室和数值模拟研究将会增进了解海洋和永久性冻土天然气水合物系统中沉积物、水合物、天然气、空隙流体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尤其在美国和中国。
七、会后野外地质考察
会后野外考察定于2013年6月20—27日。有意参加者请务必于2013年4月15日前填写并提交“电子报名表”。野外考察路线可因报名人数不足或其它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取消。考察路线如下:
1.青藏高原南部东构造结变质杂岩-松多榴辉岩带-罗布莎蛇绿岩-雅拉香波地质野外考察(野外考察6天、路线考察人数20-50人)
负责人:杨经绥、张泽明、曾令森、刘焰、陈松永
冈瓦那大陆的裂解与古-新特提斯洋盆的打开和关闭,印度板块北移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与青藏高原的隆升,与这一系列波澜壮阔的重大地质事件伴随了多期的岩浆构造事件和变质变形事件,将在青藏高原的南部的地质考察中得到印证。野外考察的内容有与印度板块下插有关的喜马拉雅南迦巴瓦构造结的变质岩和岩浆岩,拉萨地块中近年新发现的与古特提斯洋关闭有关的松多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带,发现金刚石等深部矿物的代表新特提斯洋壳残留的罗布莎铬铁矿和地幔橄榄岩,高喜马拉雅地体中的岩浆岩和变质杂岩等。
考察时间为2013年6月21-26日。
2.西藏考察路线:冈底斯南缘—雅鲁藏布缝合带—喜马拉雅地质路线 (野外考察7天、路线考察人数20-50人)
负责人:王成善、李亚林、李祥辉、Dilek Yildirim
新特提斯洋演化以及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造山过程,以其涉及地域广阔、演化漫长而成为全球构造演化的关键,向来是国际地学界的最为关注的研究领域,雅鲁藏布缝合带和喜马拉雅地区地质演化记录了这一复杂的演化过程。冈底斯南缘—雅鲁藏布缝合带—喜马拉雅地质路线将系统考察特提斯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构造以及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等。
考察路线从成都飞往拉萨,汽车从拉萨出发,经江孜→日喀则→定日→聂拉木→樟木,考察时间为2013年6月21-27日。
3.龙门山构造与汶川地震遗址野外考察(野外考察3天、路线考察人数70人)
负责人:黄润秋教授
选定都江堰、映秀、彭州、北川等地为重点考察地区,以龙门山断裂带的地质构造变形特征、地层接触关系、盆—山构造转换样式等方面的实地调研为出发点,在观测汶川地震后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和彭县—灌县地表破裂带的地貌变形单元、破裂特征、展布规律与地表过程,针对龙门山内部造山带的变形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及其造山演化过程等当前大陆动力学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野外考察。
4.秦岭野外地质考察路线(野外考察3天,报名人数不少于10人)
负责人:张国伟、董云鹏
本路线地质剖面考察内容:
(1)华北南缘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岩石组合、结构构造特征、变质变形对比;
(2)华北南缘中、新元古界火山-沉积建造岩石构造组合规律认识;
(3)北秦岭主要岩石构造单元的岩石组成、构造变形特征;
(4)商丹带岩石构造组合特点,及其形成演化;
(5)南秦岭印支期构造及其深部岩浆-变质作用性质;(6)华北南缘燕山期花岗岩及其构造意义。
通过上述观察,认识华北地台南缘、北秦岭构造带、南秦岭构造带不同构造单元岩石组合特征、构造-岩浆-变质作用演化规律,初步建立秦岭造山带基本格架、了解秦岭造山带古生代-印支期板块构造、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基本规律。
5.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野外路线(野外考察3天,报名人数不少于10人)
负责人:叶凯
本线路的主题:俯冲带流体演化及其与地幔楔的相互作用
考察的内容:
(1)别山超高压带的岩石组合及其反映的热结构;
(2)大别山超高压带冷榴辉岩中的脉体种类及其反映的俯冲带流体演化;
(3)俯冲带流体与地幔楔橄榄岩的交代作用;
(4)大别山超高压带大理岩的变质演化及其对深部碳循环的启示;
(5)大别山两类造山带橄榄岩的成因及其变质-构造演化;
(6)俯冲带流体在榴辉岩中的印迹:从微观到宏观。
6.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考察路线(野外考察4天、路线考察人数20-40人)
负责人:周涛发教授 袁峰教授 范裕副教授
考察的内容:
(1)安徽地勘局327地质队最近勘探的沙溪铜金矿床;(2)马钢集团公司罗河铁矿床;
(3)华东冶金局812地质队最近发现和勘探的姚家岭金锌铜多金属矿床;
(4)铜陵化工集团新桥矿业有限公司新桥硫-铜-金矿床;
(5)马钢集团公司陶村铁矿床;马钢集团公司姑山铁矿床。
7.上扬子地台北缘二叠-三叠纪界线层以及早二叠世-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序列野外考察路线(野外考察4天、路线考察人数15-20人)
负责人:陈中强、江海水、时志强
实地考察上扬子地台北缘二叠-三叠系界线层以及下二叠统-中三叠统海相地层序列,重点关注海洋生态系在二叠-三叠纪之交的坍塌和重建过程与模式。
考察的内容:
(1)上寺剖面早二叠世栖霞组、中二叠世茅口组、晚二叠世吴家坪组和大隆组;
(2)二叠-三叠系界线层以及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与嘉陵江组;
(3)晚二叠世大隆组以及二叠-三叠纪界线层;
(4)朝天剖面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与嘉陵江组以及中三叠统地层。
八、会间野外地质考察(1天)
考察安排:早晨从成都(成都理工大学)出发,到达都江堰虹口乡进行考察,午餐后到达映秀镇进行考察后,返回成都(成都理工大学)。此外,除上述考察点外,该考察路线沿途可观察堰塞湖、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以及汶川地震地质遗迹等景观资源。
考察内容:
(1)彭县—灌县断裂构造;
(2)映秀—北川断裂地表破裂;
(3)深溪沟飞来峰构造;
(4)映秀—北川断裂地表破裂;
(5)汶川地震科学钻探4号钻井;
(6) 映秀—北川断裂构造;
(7) 映秀—北川断裂活动构造;
(8)映秀镇地震遗址;
(9)红椿沟泥石流。
九、论文摘要和全文出版时间与要求
1. 论文摘要
在《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地质学报英文版)发表,基本要求如下:
(1)摘要内容符合会议分会场的内容之一,或者是考察路线沿途的内容;
(2)页码1—4页,可附Coreldaw9制作的图件;
(3)基本内容要求:① 摘要题目;② 作者;③ 作者单位、地址、邮政编码;④ 正文;⑤ 关键词(3-7个) ⑥ 作者简介(学历、职务、主要研究方向、电话、手机、Email)
(4)论文截止日期2013年5月10日;
(5)摘要提交方式:只收电子版英文稿(对个别生产一线、资料扎实、内容新颖的中文摘要,我刊可以帮助作者寻找翻译人员)
(6)版面费:每页200元,彩色图加收1000元;
(7)论文摘要数量不限,要注明属于哪个会场;
(8)联系人:刘恋 010-68999024 010-68312410
2. 论文全文
在《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地质学报英文版)发表,会后出版。基本要求如下:
(1)论文内容符合会议分会场的内容之一,或者是考察路线沿途的内容;
(2)页码不限,需提交Coreldaw9制作图件;
(3) 基本内容要求:①论文题目;②作者;③作者单位、地址、邮政编码;④内容提要(500个汉字) ⑤关键词(3-7个) ⑥正文(序言、地质背景含地质图、讨论、结论等) ⑦参考文献(至少30篇,中国SCI刊物、国际SCI刊物、自选刊物各10篇以上) ⑧致谢;⑨作者简介(学历、职务、主要研究方向、电话、手机、Email)
(4)论文截止日期2013年8月10日;
(5)论文提交方式:只收电子版英文稿(对个别生产一线、资料扎实、内容新颖的中文摘要,我刊可以帮助作者寻找翻译人员)
(6) 版面费:每页200元,彩色图加收1000元;
(7) 论文数量不限,要注明属于哪个会场;
(8)联系人:刘恋 010-68999024 010-68312410
十、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 巍 、禹启仁
电 话:010-68310893、010-68999020
传 真: 010-68310894、010-68995305
邮 箱:dic@cags.ac.cn cgdzxh@yahoo.com.cn
十一. 网址
http://www.geosociety.org.cn/index.asp
第一届中国地质学会与美国地质学会联合学术会议
参会回执
姓 名 |
|
性别 |
| |||
年 龄 |
|
职务\职称 |
| |||
工作单位 |
| |||||
通讯地址 |
| |||||
办公电话 |
|
手机 |
| |||
电子信箱 |
|
传真 |
| |||
参会中英文题目 |
| |||||
是否参加会间野外地质考察 |
是() |
否() | ||||
是否参加会后野外地质考察 |
是(),考察路线号() |
否() |
注:请于2013年4月15日前提交参会回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