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稀有气体地球化学培训班在成都开班
作为第十三届国际气体地球化学会议(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as Geochemistry)的会前重要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资源研究中心、日本学术振兴会北京代表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成都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稀有气体地球化学培训班于2015年8月23日下午在成都理工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开班。培训班邀请了当今国际著名的气体地球化学家Yuji Sano和David R. Hilton担任主讲老师。
Yuji Sano博士现为日本东京大学大气海洋研究所全职教授,台湾大学兼职教授,AGU会士。他创建了磷灰石U-Pb定年方法,目前拥有世界知名的稀有气体地球化学实验室。发表国际SCI论文200余篇,其中在Nature和Science及其子刊上有13篇,总引用率达6000余次。培训班上他作了题为“Helium Isotope Geochemistry - Application for solid earth, ocean and atmosphere”的报告。他的报告基于稀有气体的惰性特征,及其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如地球形成,脱气等)的物理、化学模型,并结合碳、氮元素及同位素分析,详细讲述了He同位素在固体地球科学、海洋和大气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报告还详细介绍了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的发展与研究历史、稀有气体检测技术、大气氦同位素特征及其演化特征,并以日本岛为例分析了氦同位素在地震及火山活动中的指示作用。
David R. Hilton博士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全职教授,AGU会士,国际知名地球化学杂志《Chemical Geology》的主编,是2015年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交流计划访问学者入选者。目前发表国际SCI论文120余篇,总引用次数达4500次。培训班上他作了题为“Helium isotopes, faults and earthquakes: recent studies along the San Andreas Fault (California, USA) and North Anatolian Fault (Turkey)”的报告。报告以安德里亚斯断裂和安那托利亚断裂为例,详细分析了He等稀有气体同位素和CO2等在分析地震断裂活动性方面的行为和作用,介绍地震前后上述挥发性气体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地震断层的响应。
此外,JSPS(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北京代表处领导Kaoru Hirota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JSPS的历史、发展情况和申请方式等。
本次培训班讲学专业内容集中,组织形式新颖,全程均由青年科技工作者组织和主持。培训班吸引了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土耳其、英国,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境外科学家,以及国内60多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听讲认真,讨论深入,交流热烈。培训班在充满浓郁的学术气氛中圆满结束。
培训班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兰州油气研究中心李中平副研究员主持;中心郑国东研究员为培训班致欢迎词;曹春辉、马向贤博士介绍了主讲人个人情况。
Youji Sano教授做学术报告
David R. Hilton教授做学术报告
培训班现场交流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