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于2024年1月18日在兰州召开年度工作会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国东研究员、副主任委员张水昌院士、陈践发教授、王云鹏研究员、陈多福教授等30多位委员专家线下和线上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郭盛处长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对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表示肯定,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期望和建议。专业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彰显了全体委员在过去一年所做出的辛勤工作,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也为专业委员会的不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3年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1983级校友张水昌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近日在金城兰州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油气地质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当前国内外油气地质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规划。
新生代以来,印度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汇聚、碰撞和俯冲过程造就了现今高耸辽阔的青藏高原,由此导致的海陆格局、大气环流、地貌水系以及深源气体释放等地球深部-表层响应变化和多圈层相互作用,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针对青藏高原地表隆升和侧向扩展的生长过程,前人提出了多个模型,例如地壳缩短-走滑逃逸、下地壳通道流、岩石圈拆沉以及地幔整体对流等,但这些模型在地表隆升和侧向扩展的驱动机制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其中的一个焦点争议问题是高原生长动力学过程发生的深度(或尺度)。上述争议问题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生长机制研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该地区自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以来经历了多阶段生长过程,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为进一步推进和加强实验平台建设,推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近日,西北研究院副院长康世昌来地球化学分析中心调研平台建设工作。油气中心主任范桥辉、副主任李中平、陶辉飞,测试中心平台全体技术人员以及油气中心部分科研骨干参加了座谈会。
5月27日,兰州资源环境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2020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会议在西宁召开,来自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物所、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所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表彰会议。在优秀评选环节,区域中心管委会组织专家听取了优秀集体和功能开发项目个人的答辩报告并进行了现场评议。在本次表彰会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中心多人获得表彰,其中房嬛高级工程师承担的中科院大型仪器功能开发项目“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精细分离技术开发”项目获得优秀,王作栋等4人获得“ 2020年度区域中心优秀个人”称号, “气体同位素分析技术平台”获得优秀集体称号。
5月17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与地球科学应用研讨会”在北京石油科技交流中心落下帷幕。本届大会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十五家单位联合承办。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与地球科学应用研讨会2017年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发起,并成为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系列性全国学术交流会议,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4 .青年优秀报告表彰合影.